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建设>>文章内容
潇潇的比萨斜塔之乐(常州市观察案例评比二等奖)
发布时间:2021-0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智敏

潇潇的比萨斜塔之乐

宗旭花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玩游戏,它不仅是幼儿乐于去做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接受学习的有效手段。幼儿在游戏中既能玩出新花样,又能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他们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我们老师在游戏中要用发现的眼光去欣赏孩子,鼓励孩子,用适宜的方式去支持孩子,让幼儿得到更大的发展。

 

【平时的你】

潇潇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在班级里平时不愿和其他小朋友多交流。由于年龄偏小,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弱,虽然内向,但是脾气有点倔强,尤其是在玩游戏都是选择一个人单独玩,如果玩的过程中有人打扰的话,就会表现出撅着嘴巴,很不开心。在老师的眼中,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认为你年龄小,材料不是很会玩,因此每次区域活动都要单独陪着你,教你拿材料,教你怎么玩,不愿放手。然而在最近的几次区域活动中,选择同样的材料进行操作,独自游戏时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潇潇。

 

【游戏中的你】

镜头一:自主游戏  发现斜塔之谜

游戏时间:2020年7月8日上午

游戏地点:教室

区域时间到了,孩子们陆陆续续拿起进区卡走进心仪的区域开始游戏。潇潇笑眯眯的拿起卡进了IQ博士(益智区),选择了比萨斜塔游戏材料。先放好底座,右手拿起一个个小罗马柱小心翼翼地开始摆放起来,一个接着一个。中途你又换了左手开始摆弄,很快就摆好了,看似很顺利。果然第一层顺利完成,接下来进入第二层,放第二层的底板时,潇潇就发现第一层的柱子在晃动,好像要倒了,这时表情紧张了起来,两只手不知道怎么去弄,有点手足无措了。于是潇潇停止了摆放,歪着头盯着第一层一直看,第二层的罗马柱就迟迟没放上去。

 观察了一番,潇潇拿起白色底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问我这样放到底对不对。我没有直接回应。多了一会潇潇看到原来底座的两面是不一样的,一面是光滑的,一面是有一个个的卡口,于是把底座反过来,把有卡口的一面朝上。罗马柱再一次在摆放起来,起初就放了几个,看到没有倒就继续玩起来。潇潇的小眼睛始终盯着每个罗马柱,一个个小心翼翼放上去,神情还是比较紧张的,一直没有抬头看我,而是盯着斜塔。后来,第二层、第三层下终于成功了,这时你松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高兴得拍手为自己的成功在庆祝。

 

观察心语:

1.思维转换,观察细致

在游戏中可以看到潇潇在摆放时是两只手左右交替玩的,第一,他是发现罗马柱易倒的特点,如果一直用一只手,那在转弯的地方就容易碰倒。第二,他是在逐渐放的时候发现手要歪过来,比较吃力,所以才会更换手交替游戏。这是他在玩的过程中思维方向的一种转换,既让他看清自己每个柱子的摆放过程,也能方便于自己的游戏操作。潇潇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在第一次游戏时,当发现罗马柱不稳时并没有来寻求老师的帮助,而是自己观察材料,结果发现底板的两面不同,一面是有卡口的,能让罗马柱站稳,于是调整了底板继续游戏,最终让游戏顺利完成。

2.眼神专注,享受快乐

《指南》社会领域中所说:“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潇潇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游戏,游戏时能全神贯注,从他的微表情中可以看到一开始是紧张、不笑的状态,那是他专注于游戏,而最后成功时又松了口气,并且脸上露出笑容。从整个表情上来看是沉浸在此游戏中,并且很享受游戏中带给自己的快乐。

支持跟进:

1.创设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整个游戏老师都没有介入,是由孩子自主完成。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帮助,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没有太关注。所以在游戏结束后,可以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分享交流,让潇潇自己看着成功的斜塔说说自己是怎么玩的,要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还可以引导其他幼儿来欣赏他的作品,鼓励潇潇主动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让他能大胆表达、交流。

2.给予肯定表扬,增强幼儿自尊自信

游戏中潇潇的情绪一开始比较紧张,老师可以用眼神肯定或者是肢体拥抱来增强他的自信心,消除他的这种紧张心理。当他发现底板的秘密时,也要及时表扬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有人看得见,从而建立自信的表现。

 

镜头二:自我挑战  提升斜塔高度

游戏时间:2020年7月9日上午

游戏地点:教室

上一次的比萨斜塔潇潇玩得不亦乐乎,对这个斜塔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在第二天的区域游戏时,二话没说拿起材料又开始玩起来。开始还是自由摆放,有了之前的经验,潇潇很快就搭了三层。再玩时潇潇选择了颜色来搭斜塔,第一层是红色,第二层是黄色,玩得得心应手,我想加入游戏,被潇潇果断拒绝。到了第三层是蓝色,为了不让罗马柱倒下来,潇潇不像之前一样交替手玩了,而是先逐渐移动身体,然后站起来慢慢转动方向搭第三层,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放松,从第一层到第三层的操作中,头始终没有抬起来,脸上也是没有表情,眼睛也一直盯着材料,当第三层完成后,潇潇才终于抬起头看着我笑了。

 

 

 

 

 

这次我问他:“潇潇,你搭了几层呀?为什么你要选这三个颜色呢?”潇潇很高兴,笑眯眯的说:“123,有三层,我喜欢这个颜色。”“那你还喜欢什么颜色呢?” 潇潇没说话,只是拿了绿色罗马柱在我眼前晃了一下,我朝他点了点头,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只见潇潇笑了笑,就把绿色的材料全部拿到一起开始挑战第四层。这次比以往都有些紧张,全程也是没有抬头,两眼一直看着斜塔,更小心地在放。一只手始终贴近自己的身体,尽量不碰到摆的罗马柱。当最后一片底座放好之后,你再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拍手叫好。

 

 

 

 

 

       

 

 

 

 

 

 

 

观察心语:

1.拓展经验,提升能力

第二次的游戏还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与之前不同的是颜色统一,潇潇对材料进行了颜色的分类,提升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他说三种颜色是他喜欢的,所以才这样搭,那是因为陶老师曾经玩过三原色的实验,让小朋友了解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潇潇把这方面的知识转移到自己的游戏中去了。另外,他在搭的过程中站起来转动身体,其实是他自身高度不足以让他看到上面的操作细节,而且他站着玩并不吃力,相反坐在椅子上,越高手臂就抬得越高就越累,他感受到这点,所以才选择站起来游戏。

2.语言交流,增强自信

游戏中,我给潇潇一个笑容和肯定的眼神,让他放松了很多。愿意和我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他会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会手口一致地数数,不经意中发现他的能力在提高,乐意与他人亲近并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的改变。其实潇潇在第三层完成后,其实他是想要继续搭,但又怕自己完成不了,内心有的胆怯,所以停下来,看着我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用言语鼓励问他还喜欢什么颜色,给了一个加油的姿势,他也很聪明的意识到我的这个姿势的意思,让他有了自信心,开始挑战第四层,并且最终成功了。

支持跟进:

1.材料及时补充,满足孩子需求

我们老师要了解幼儿的需要,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触摸、认识、观察、探索,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运用与实践中。每个孩子的能力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的同时要考虑个性需求,满足不同的孩子游戏。一次次的游戏让潇潇玩斜塔能力越来越强,他在逐渐挑战自己,这一次是到第四层,面对他的需求或许他还想继续搭第五层、第六层,所以罗马柱的材料还要增添,选取不同的颜色让孩子自由选择。

 

镜头三:自我创意  挖掘斜塔新玩法

游戏时间:2020年7月9日下午

游戏地点:教室

四层搭完之后,潇潇发现材料框里有个颜色骰子,于是就开始转动骰子,转到红色,潇潇就放了红色的罗马柱,转到黄色就放了黄色的罗马柱,当搭到第二层时,我看到他还在掷骰子,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是根据骰子的颜色来放罗马柱的。觉得很有趣,潇潇居然创新了一种玩法,于是我主动靠近,也想要掷骰子,和潇潇一起玩,他就不乐意了,大声说:“这是我的游戏。”之后潇潇还是他自己一边掷骰子一边搭,当骰子有一面是黑色的,他停住了,我问他为什么要停下来,潇潇回答说:“没有黑色的柱子,所以就停一次。”这才察觉游戏规则是自己制定的,当没有对应的颜色时,就是停止掷骰子一次。

 

 

 

 

 

 

 

 

 

 

 

观察心语:

1.自主创造,一物多玩

在游戏中潇潇不断进行挑战,从颜色的分类到层数的升高这都是他在游戏中自主创造的玩法,当他发现筛子上有颜色是和柱子对应时,他又一次创编游戏玩法,增强趣味性。而且能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能发现骰子颜色的不同之处,随机进行改变。在后期我了解到,潇潇的邻居有个哥哥经常在家里玩颜色棋,掷到什么颜色就会把棋放到相应的格子里,他们的骰子上有个哭脸,代表就是不能掷骰子一次,潇潇就沿用到自己的游戏中来了。从三次进区域,可以看到潇潇将一种材料玩出了三种不同的效果,这也是他在游戏中的自主学习。

2.持之以恒,喜收成功

    游戏时潇潇的神情很投入,之所以不让我加入是因为怕我去打扰他的游戏计划,怕我干扰他,这也正好说明他对于游戏的专注和喜爱。而在第三次掷骰子玩得时候,其实时间很长,扔一次就放一个,过了好久才把三层搭完。这些都是重复性的操作,但这正是你对材料的探究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里也可以看出潇潇对喜欢的事情的坚持度,虽然过程漫长,但是他却沉浸其中并乐得自在,最终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支持跟进:

1.鼓励同伴共玩,提高社会发展

《指南》中提到:“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挥在那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潇潇独自游戏时,作为老师可以鼓励其他小朋友主动去亲近他,和他一起游戏,创造这种交流的氛围,让潇潇能和小朋友们共同游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2.创设情境游戏,增加游戏趣味

小班幼儿喜欢情境游戏,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搭斜塔这个材料上我们可以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可以设计“奔跑吧,楼梯”,让幼儿进行PK,多人游戏在规定时间内摆放罗马柱;也可以是两人合作游戏,拯救小动物,要到高处救,创造一些简单的情景让孩子们游戏,这样可以让游戏更具趣味。

 

一个小小的材料能引发一系列的玩法,潇潇带给我的的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就像《指南》中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 我们作为成人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而是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学会关注幼儿的动态发展,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将继续实现区域游戏课程一体化,让孩子们寓教于乐,收获满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