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幼儿游戏故事的实践探索
研究方向: 自选课题
课题主持人: 常玥 蒋君
所在单位: 常州市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申报日期: 2021年6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二一年三月制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或复印,一式两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邮编:213000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 |||||||||||||||||
姓 名(1) | 常 玥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7年 1 月 | ||||||||||
行政职务 | 园 长 | 专业技 术职称 | 幼儿园高级 | 研究专长 | 教育管理 | ||||||||||||
最后学历 | 本 科 | 最后学位 | 无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 手机(必填) | 13961215088 | ||||||||||||||
E-mail(必填) | 410118882@{域名已经过期} | ||||||||||||||||
姓 名 (2) | 蒋 君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5年 11 月 | ||||||||||
行政职务 | 年级组长 | 专业技 术职称 | 幼儿园一级 | 研究专长 | 幼儿教育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学士学位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 手机(必填) | 13775173533 | ||||||||||||||
E-mail(必填) | 410872746@{域名已经过期}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郑凌云 | 常州市天宁区 茶山中心幼儿园 | 幼儿园一级 | 幼儿观察 | 协助组长管理课题研究,负责 游戏环境的创设 | |||||||||||||
阮莉莉 | 常州市天宁区 茶山中心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观察 | 实践研究,协助负责幼儿游戏解读分析的研究 | |||||||||||||
杨子豪 | 常州市天宁区 茶山中心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观察 | 实践研究,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推介 | |||||||||||||
金 花 | 常州市天宁区 茶山中心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观察 | 实践研究,协助负责回应、支持幼儿游戏策略的研究 | |||||||||||||
王亦金 | 常州市天宁区 茶山中心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观察 | 实践研究,积累案例负责课题资料管理 | |||||||||||||
陶 芬 | 常州市天宁区 茶山中心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观察 | 实践研究,负责课题网络管理 | |||||||||||||
赵 丽 | 常州市天宁区 茶山中心幼儿园 | 无 | 幼儿观察 | 实践研究,协助负责课题汇报的相关制作 | |||||||||||||
课题主持人“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
课 题 | 课题名称 | 立项部门 | 立项时间 | 任务分工 | 完成情况 | ||||||||||||
基于问题情境的园本教研案例研究 |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 2019.01 | 常玥为主持人,蒋君为核心组成员 | 2021.06已结题 | |||||||||||||
独 立 或 以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限填10篇)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或出版时间 | ||||||||||||||
玩中乐学游作舟(常玥) | 江苏幼儿教育 | 2015.03 | |||||||||||||||
我的游戏我做主 ——“鱼和虾”游戏三次改进实录(蒋君) | 保育与教育 | 2016.03 | |||||||||||||||
话说游戏那点“痛”(蒋君) | 幼教金刊 | 2016.05 | |||||||||||||||
相约民游,为幸福童年抹上亮丽色彩(常玥) | 常州教师教育 | 2016.06 | |||||||||||||||
走进游戏故事:小小方砖大变身(蒋君) | 文化研究 | 2017.10 | |||||||||||||||
隐形的翅膀—教研为教师成长助力(蒋君) | 儿童大世界•幼儿教师 | 2019.09 | |||||||||||||||
追寻真游戏——课程游戏化的行与思(常玥) | 教学研究 | 2020.02 | |||||||||||||||
聚焦多元问题情境的园本教研活动之探(蒋君) |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2020.12 | |||||||||||||||
点亮孩子心中的课程(常玥) | 幼教365 | 2021.02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游 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其本质特征为自由、好玩、有趣、愉悦。 故 事: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侧重于用叙事的方式记录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事情情景、情节,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 游戏故事:是用故事叙述的方式,在儿童真实的游戏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关注、记录与分析;是关于“你、我、他”的游戏故事,能用来帮助教师关注儿童的游戏过程,解读儿童的游戏行为、支持儿童的游戏发展。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要求教师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形成课程调整的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运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全面推进,大多数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游戏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师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现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方式普遍运用观察记录表、量表及成长手册, 在运用这些方式的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工作量多、效能低,没有真正沉下心来专注于对幼儿的走心评价。2014年当接触到新西兰的“学习故事”时,了解它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方式,倡导教师改变教育观与儿童观,尝试运用游戏故事的方式,建立起观察、记录儿童游戏的支架,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支持儿童的游戏和学习行为。我园认可此种评价方式,特别是其理念先进,坚持正向视角的观察与解读幼儿,发现幼儿学习中的魔法时刻。而细细剖析本园教师的专业能力,觉得教师们虽已树立一定的观察意识,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但存有困惑:观察后怎样解读、又怎样回应与支持。 观察是专业的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为了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的观察、解读、支持能力,基于前几年中尝试与探索的基础之上,进行游戏故事的实践探索。倡导以游戏故事的方式呈现,以正确的儿童观观察和了解幼儿,相信每一位幼儿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者,关注幼儿游戏及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有效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活动,促进每位幼儿健康成长。
| ||||
(三)研究目标 | ||||
1.倡导儿童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以儿童自己的、多样化的表征方式来呈现自己或同伴的游戏过程,提升儿童自我建构的能力。 2.倡导教师是慧眼、匠心的解读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走进儿童的游戏世界,静心了解与解读儿童,用心回应与有力支持,提升核心专业能力。 3.以开启多样的、有效的互动方式,促进师幼之间建立尊重民主、和谐自然的信任,形成良好而又健康的人际关系。 | ||||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 ||||
1.观察与有效记录儿童游戏的方式研究。 关注——这一时刻发生什么?以照片、视频或文字、简画等方式呈现有趣的、有情节发展的幼儿游戏故事(充分体现四要素),发现与寻找孩子在游戏中的哇时刻。 2.理解与分析判断儿童游戏的要点研究。 识别——发生怎样主动学习?通过表层的行为描述,剖析背后深层意义。具体分析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发展的层次等等。 3.支持与推进发展儿童游戏的策略研究。 回应——后续还可以怎么做?置身于幼儿游戏场景之中,基于幼儿角度追随需要,提出支持和推动游戏发展的多种策略与方法,可提供幼儿进行观点采集、有机选择,更好促进幼儿深度游戏。 | ||||
(五)研究方法 | ||||
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教师如何发现幼儿游戏中的哇时刻,如何撰写游戏故事,以及如何支持幼儿游戏的策略,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梳理适合本园教师学习并实践的策略及方法。 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计划、实施、分析思考和总结,对游戏活动中的环境创设、幼儿行为及教师支持展开研究,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分析与解决游戏活动中的具体问题。 观察法,运用多种观察方式,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观察游戏中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及环境材料对其游戏的作用和影响等,反思游戏中教师的教育行为的适宜性。 叙事研究法,抓住游戏活动中的典型性的游戏行为及节点情节的发展,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主要关注在一定的场景和时间中所发生着的故事,以及幼儿是如何思考、筹划、应对、感受、成长的。 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分析、提炼“游戏故事”的做法、体会和经验,形成典型案例,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推广运用。 | ||||
(六)实施步骤 | ||||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06——2021.08) 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研究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学习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同时深入了解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困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1.09——2024.01) 分阶段制订课题阶段性的实施计划并组织研究。学习观察、记录方法,归纳“游戏故事”的结构要素和呈现方式,提出读懂儿童游戏的模式,形成支持儿童游戏的多种策略,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02——2024.06) 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提升研究质量,形成区域内“游戏故事”文本集,对本课题的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成果进行系统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展示其研究成果。
主要措施: ⑴专家引领,经验吸纳。 邀请本区域及跨区域的专家如何对幼儿游戏中的观察进行理论专业指导,并积极与实践者进行经验分享交流,通过借鉴学习,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理念,提升课题组成员的观察能力。 ⑵合理规划,打造环境。 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园内自然资源,让孩子与自然对话,与环境互动,将户外场打造成孩子的游戏场,增添树窝鸟窠、水车山坡;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班级的室内活动空间和游戏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创设各类区域活动,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合理调控,充分利用各楼层走廊、楼道等公共活动空间,因幼制宜,创设多样化的、趣味性的、生活性的区域活动,实现幼儿与环境好好对话。 ⑶用心叙述,游戏故事。 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来了解自己在游戏中的真实意愿与玩法构想,主动呈现精彩与创造时光;教师则从游戏参与、游戏发展、游戏体验等多个角度学习观察、记录儿童的游戏,运用“镜头捕捉、事件描述、绘画周记”等多种方式记录游戏故事。 ⑷延展经验,看见成长。 期许每个幼儿都会经历多彩的游戏旅行,最终拥有属于自己的“游戏故事”呈现自己的成长印记。追求以“自由、开放、和美、趣生”为核心,开展“春之语”讲述游戏故事、“夏之秀”演绎游戏故事、“秋之画”游戏故事画展、“冬之嬉”创意游戏故事,真正呈现幼儿在游戏中的生长样态。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1.基于主体的正向观察视角 在常规的观察记录过程中,教师们通常会选取幼儿的一些特殊行为来观察和指导,多数是从负面的视角关注到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而游戏故事则是挖掘幼儿游戏中的哇时刻,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时教师需要改变观察的视角,从欣赏和接纳的正向的角度去思考幼儿游戏中最精彩的瞬间,真正成为幼儿游戏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2.创生新型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游戏故事最终将成为新型的幼儿发展性评价方式,借助一个个鲜活的游戏案例发现幼儿潜在的学习品质,这比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方式更真实也更具有积极意义。 3.形成多类型的幼儿游戏故事。 根据幼儿与教师记录游戏故事的方式,形成相应的游戏故事集,有讲述型、表演型、绘画型、创意型等,以文本集的方式全面呈现。 | ||||
(八)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中期研究报告 | 文本性材料 | 2022.12 | 常 玥 蒋 君 |
课题现状调查 | 文本性材料 | 2021.09 —2023.12 | 课题组成员 | |
游戏故事的实践研讨 | 活动现场 | 2021.09 —2023.12 | 课题组成员 | |
游戏故事的成果分享 | 活动现场 | 2021.09 —2023.12 | 课题组成员 | |
相关论文获奖或发表 | 证书、刊物 | 2021.09 —2023.12 | 课题组成员 | |
最终成果(限3项) | 课题研究报告 | 文本性材料 | 2024.06 | 常 玥 蒋 君 |
“幼儿园游戏故事的实践探索”论文集 | 文集 | 2024.06 | 课题组成员 | |
小、中、大班游戏故事案例集 | 文集 | 2024.06 | 课题组成员 | |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成员组成机构 课题主持人常玥园长是位有思考有实践的、个人素养较高、是研究型、专家型的优秀园长,对于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带给教师有帮助有着十多年的实践活动与深切体会,经常性对区级以上层面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培经验;课题主持人蒋君老师担任过两次课题组组长工作,有着丰富的课题实践能力,是优秀的教研组长,被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和天宁区十佳青年。郑凌云老师是区骨干教师,研究型的教师,也参与过多次课题的研究。阮莉莉和杨子豪老师虽是学校的青年教师,但在工作中也积累相当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教师。他们对于教研活动如何开展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想付诸于行动之人,并能在实践与研究中不断提炼与总结,形成自己的不同建树。其它几位教师是本园青年教师,对于她们的成长急需有效的培养途径与平台来带动和完成。通过自主申报课题组成员的路径,发现她们虽年轻,但有思想、积极上进,吸纳观点强,执行力强,更愿意通过课题研究这一有效载体来加速自己的成长,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努力积累经验,积极达到拟成长阶梯。 2.课题研究基础 近年来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已尝试开展过以游戏为主的有效教研活动,逐渐被老师们所认可,大家普遍觉得研得自然、自乐、自足,并且也有一定的收获。前期,老师们也以卷入式的自学方式阅读专著与学习相关的文章,如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开篇就谈论了为什么要观察,阐述了儿童观察法的积极方面。随着第二章具体谈到了叙事性观察记录下的各个步骤,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自我实践的机会。由美国科恩著,马艳、马希武译的《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重点阐述了记录的重要性,即观察与记录儿童的行为是培养和融合教师两大职责——“行动”与“反思”的源泉。书中还重点谈到记录的内容,例如记录儿童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记录儿童使用材料的情况,记录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和师幼关系及在教师主导活动中幼儿间的相互关系等。由朱小娟主编的《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一书中借助对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现状研究引出思考。课题组的教师们已经在每月撰写一篇游戏故事,并有文章成功发表和获奖。 3.完成保障条件 经验保障: 2007年至今,我园开展过市级重点课题《幼儿园民间游戏新探》与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主题性民间游戏的研究》、常州市“十三五”市级重点课题《基于问题情境的园本教研案例研究》都已顺利结题。教师们在多个课题研究中先后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有的老师已有专业上的飞跃成长,成为市学科带头人、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等,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教科研能力强,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保障:确保课题组得到理论的支撑,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设定专人负责教育理论书报、杂志的征订;购买理论专著和网络上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课题组各核心组成员的单位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均能为课题研究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配合。 时间保障:每月定期开展活动,建立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公 章 年 月 日 |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