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年9月9日 | 地点 | 果果五班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课题组成员 | 实到人数 | 12 | ||
主持人 | 宗旭花 | 活动 形式 | 理论学习 | ||||||
研究的目的 | 基于幼儿园视角的班级区域环境的研究要素 | ||||||||
主 要 内 容 | 宗旭花:各位老师我们聚集在一起,关于《基于儿童视角的班级区域环境研究》,以儿童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老师要做什么?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儿童的参与性要高于教师,教师只是主导。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学习我们课题的目标和内容。 1. 儿童视角缺失的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现状研究。 2. 基于儿童视角的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3. 基于儿童视角的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资源研究。 4.基于儿童视角的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评价研究。 赵莎莎:共性就是环境创设和幼儿视角,这六篇文章都提出了现在幼儿老师的权威性太高,幼儿的参与度对于物质环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应该要被当作教育资源。 王亦金:我看了这几篇文章,都是以儿童视角,它们都出现了共同点,就是儿童参与。 姚文燕:我们以前研究的不是环境就是区域,现在的六篇文章没有把环境和区域相融合,所以作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视角,那么应该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 周琪:区域里面的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材料是哪些?孩子们喜欢玩什么? 邵英杰:看了这几篇文章就是儿童本位和儿童视角,有从自己班级开始尝试,让教师扮演主体,幼儿去主导,从而了解幼儿自己的心声。 顾智敏:聚焦六篇文章核心要点是什么?通过概述你们获得了什么?不同年龄层次来进行创设。在我们研究的时候我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班级的区域环境,然后我们汇总的时候就会形成小、中、大不同年龄层次的区域环境。 张超:首先基于儿童视角,还原我们环境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由静态到动态的发展。很多篇文章中提到幼儿的参与度,班级区域的功能是什么? 王玉林:首先那几篇文章从观念上就改编了我们老的思想,我们在所创设的环境当中,都是教师已经提供了很多,孩子们参与很少,我们剥夺了孩子参与的权利。 陶云娣:以儿童视角的文化来审视幼儿园环境。我们可以从材料、老师、空间、同伴交往和“我”来创设班级的区域环境。 郑梦娇:以儿童本位出发,教师要往后靠。我们要学会让孩子们成为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主人。 顾智敏:基于问题的一种解决,我们之后可以进行调试。我们不光关注物质还要关注幼儿的精神层次。 1、强调了理念的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方法运用。马赛克方法:魔法毯、 儿童会议、自主拍摄、儿童之旅、地图制作。 3、精神满足。舒适度、自由度。 4、动态的发展。环境需要动态的发展,落脚点是我们的幼儿。 我们有很多的研究点,我们围绕什么点来渗透我们的课程当中,需要我们老师去认真挖掘。 宗旭花:接下来我们进行课题组人员分工安排。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认真的负责。
| ||||||||
评
价 | 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6篇文章进行提炼,并且结合我们幼儿园现在班级存在的区域环境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各位教师就基于儿童视角的班级区域环境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和意见,都能够统一观点,我们应该让幼儿多参与我们的班级区域环境创设,这样才能够了解幼儿内心对班级区域环境的要求和想法,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本次课题组探讨活动,老师们都能够结合我们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 |
填表人 陶云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