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建设>>文章内容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11月芬)
发布时间:2021-11-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陶芬

时间

2021年1130

地点

果五班

参加对象及应到人数

题组成员

实到人数

12

主持人

蒋君

活动形式

游戏故事交流活动

研究的目的

幼儿游戏故事的实践探索

         

蒋君:今天我们要来聚焦游戏故事。上个星期,我们老师都去到了三个不同的年龄段观察他们的角色游戏相信每个老师都在观察的半小时一小时当中收获到了自己想要撰写一个游戏故事,今天他同样是以这个形式,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分享的时候可以不用全部照读,就以讲述者的方式来讲,这样更加直白一点

杜宇欣:下面我分享的故事发生在2021年11月24号上午,在朵朵二班的云朵餐厅。(现场观摩记录)

顾智敏:我们大家来说说,她的识别和回应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来逐句分析,她的第一句有用吗?没有。第二句,他对幼儿有生活经验进行了一个铺垫。他有一定的角色意识。这一点抓得比较准,但要注意不是角色任务,而是角色意识。他很明确自己在干什么,那这些角色意识来自于哪里?这些来自于游戏材料,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孩子都分工,交往。接下来我们看回应部分,从哪里开始才算是回应?

杨子豪:老师不要做过多的干涉,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或做出的决定会乐此不疲、无比专注。

阮莉莉:为幼儿提供适宜他们发展的的空间与材料

顾智敏:对,只有这一句才是回应的,她的回应比较空洞。我们要考虑识别要聚焦在哪几个方面。然后,回应是否有效,如果回应无效,那这种回应到底有没有价值?

金花:大家好,我是11月24号在杨子豪班观察的小朋友,我的小主角叫小爱,6岁,观察的地点是他们的图书区(现场观摩记录)

顾智敏:大家来说一说,关注、识别、回应,三个部分,哪一个写得最好?

蒋君:关注部分。

顾智敏:是的,那个识别没有抓到点。其实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感受到这个孩子他会自动去开启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这一点是他过程中最主要的。因为他的开启师幼之间互动的原因是什么?

阮莉莉:遇到了问题。

顾智敏:对,他有他的诉求。因为他对书的内容感兴趣,可是源于他对这本书看不懂,所以他找到了一种最直接的方法——请教带书的人。孩子都想法简单而又真实。所以,我觉得你抓得识别点应该在这里。如果你把这两个识别点写好,后面的回应就不一样了。识别要去分析,孩子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教师要去挖掘他的高光时刻。亮点在于孩子比较主动,幼儿一开始丢了五本图书,等到第五本才选中,不是说他不专注,恰恰说明了他感兴趣的是什么,我们要从反面来思考。

金花老师的切入点,关注点抓得蛮准的,但是在于识别不到位。

蒋君:这也是很多老师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

顾智敏:对。你要去思考,就是在这一个过程中,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给你的最大冲击在哪里?我觉得这个孩子参与能力很强,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的,他会依靠自身的能力解决,就我们刚才的你要去分析,他这个孩子,他碰到问题,他不是说我看完一半,然后我不看了。他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问问,然后问老师是谁跟谁带来的,然后知道了是哪个小朋友的,他去寻求帮助了,他从阅读区来到了美工区,那从侧面是不是又可以看到孩子他还能够自主的进行一个区域联动呀。就为了解决他的问题,这就是关注点。你知道后面我会怎么样回应啊?我会在分享的时候,大大地表扬这个孩子,要把他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的这样的一种方式推荐给其他孩子,要不然,其他孩子遇到困难就只会“老师,老师”。比如说在游戏的分享中,来表扬自己的孩子的行为。其实也是鼓励其他的孩子向他学习呀。

刘琪:我是11月25号去郑老师,苗苗一班观察的。(现场观摩记录)

顾智敏:同样也是关注、识别、分析。她的关注分了几个片段?

众:四个。

顾智敏:三部分,刘老师哪个部分写得最好?

众:关注部分。

顾智敏:现在普遍感觉关注部分都蛮会写的,而且描述得很好。欠缺在哪里?

众:识别和回应

顾智敏:对,欠缺在识别和回应上,回到识别,识别她写了三点。你们觉得她哪一点写到点了?

众:第二点。

顾智敏:就是在他们班的美食屋里面的最大反应的是什么呢?就是孩子叫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哪里的生活理念是家庭中的生活,反映到了游戏中。所以也是他们美食屋最特殊的,然后我们再来聚焦一些孩子,请客老师洗洗手。我觉得还是比较讲卫生,卫生意识比较强,然后当看到好多客人老师在的时候,还是表现的怎么样

众:热情。

顾智敏:不是很胆怯。这一点其实也是孩子在游戏中的高光时刻。能够主动去跟客人老师去沟通交往,我们回想一下小班呢还是在这一点上面,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呢?我们要去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在哪些部分?因为我们要去抓的是抓了什么他好的地方,欣赏他的哪里。等到你要去回应和策略的时候,那你要去讲他游戏中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需要运用哪些方式去进行支持和策略,促进他的游戏更深入

杨子豪:我关注的是果果五班的角色区。我的故事是《蛋糕店的孺子牛》(现场观摩记录)

顾智敏:我们来回放一下,我会比较喜欢他后面的识别部分。我觉得前面第一段可以忽略不计。你觉得呢?我觉得开业前的等待,一句话就可以带过了。

杨子豪:我觉得可以体现出服务员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顾智敏:这个不需要去识别,不需要去回应呀。

蒋君:站着他的角度,他觉得这是他写得一个点。

陶芬:他这是想转移服务员的注意力,利用开店之前对整个店面的检查,让自己没有这么紧张。

蒋君:不要让服务员干坐着,缓解她的紧张感。

顾智敏:我觉得整体不错,他盯着一个孩子。那个“孺子牛”最好不用,让我感觉更像是忙碌的蝴蝶或小蜜蜂。在这个游戏中,我觉得这个孩子对她的游戏中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说明她对这个游戏主题是非常感兴趣的,我可以从你的描述中看出,她不止一次担任这个角色了,她是在多次游戏的基础上所能达到这样熟练的程度。她代替了顾客C的回答,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很主动。对于你增加服务员,我倒觉得要视情况而定。

韩静娴:大家好,问也是关注蒋君老师和周淇老师班的云朵餐厅(现场观摩记录)

蒋君:光这个关注点店里面,我会想到的是在没吃饭之前,厨师没做好才之前,那些客人会如何打发自己的等待时间。还有他们之间的对话,包括熟练程度和生活经验,能如何推荐店里已有的东西。中间有个小客人一直在玩钱币也可以作为一个点。

顾智敏:从韩老师的概述里,我可以看出这个区域的孩子对话比较强。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主动交往能力不错,还有一点,孩子对生活经验的迁移,对游戏的玩法都很熟悉。投入有人很专注。识别点都可以抓。建议一个镜头一个分析识别。

蒋君:今天在顾园长的帮助下,让我们组的成员知道如何更细致地从关注里面去找到识别和回应。在下次的活动中,让每位老师做小总结,老师对于该如何识别和回应还是有所欠缺,希望大家能结合指南中前面的几大原则,围绕结合自己年龄段的游戏故事中,能写出哪些分析点。在下一次教研活动中来交流。我再找一个小片段,大家现场观看,看一下我们找到这么多识别中,哪些是可以用的。

 

 

通过老师们游戏故事分享共同探讨识别与回应的内容及方法

1.通过幼儿的行为,对话,生活经验迁移等,找准切入点,识别点

2.识别部分主要关注幼儿的高光时刻,回应与策略要对游戏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哪些方式去进行支持和策略,促进幼儿的游戏更深入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