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建设>>文章内容
游戏故事:由平面转向立体的“迷”你乐园(王亦金)
发布时间:2022-02-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亦金

由平面转向立体的“迷”你乐园

                                   --之迷宫游戏新探

王亦金

 【迷之来源】

迷宫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探索迷宫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促进视觉、触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的提高。益智区里的迷宫孩子们都玩的“滚瓜烂熟”,没兴趣了。在一次区域游戏中,熙熙说:“这也太简单了,我还能自己设计迷宫呢?不信你们看。”于是,他拿起叠叠乐的积木开始搭建迷宫。由此,引发思考:“随着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所提供的平面迷宫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

【迷之预设】

A幼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迷宫,从起点到终点,探索迷宫并且能够找到正确的出口。

B幼儿能根据迷宫中的起点、终点,尝试大胆设计、迷宫路线并尝试用积塑建构,探索迷宫b的正确出口。

                                   

 

 

 

 


原有迷宫                   自制迷宫                    建构迷宫 

 

我会画迷宫

【迷之观察】

今天的区域活动又开始了,熙熙和几个小朋友迫不及待的又去玩迷宫了。豆豆和童童拿着吸铁石的迷宫在玩,洋洋和乐乐拿着教师制作的迷宫在桌面上兴奋的玩着。在一旁投放的建构迷宫似乎无人问津,熙熙一个人拿着多米诺骨牌一直盯着看,似乎在想应该怎么样搭建一个像样的迷宫来玩。只见他摆弄了一会多米诺然后就说“我完成啦。”他左看看右看看,小心翼翼的端着他的迷宫朝着童童走过去。

熙熙:“你看,这是我搭好的迷宫,你想不想玩一玩?”

童童:“这个怎么玩?”

熙熙:“你看把这个珠子放在这个路线里面走,从这个紫色的棋子出发到那绿色的棋子,算顺利通过。”

于是,童童凑过来,在熙熙的介绍下找到了紫色旗子的起点,开始用木头珠寻找迷宫的路线。刚钻过一个“小山洞”童童就着急了:“这个怎么走啊,没有路了。你的迷宫没有路,叫我怎么走啊?”

 

 

 

 

 


【迷之分析】

幼儿对迷宫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争先恐后的选择玩教师刚刚制作好的迷宫,而选择建构迷宫的孩子寥寥无几。几天后,玩迷宫自制迷宫的幼儿少了,他们开始围坐在一起谈论建构迷宫的玩法,并尝试开始迁移已有的建构经验,用多米诺骨牌进行立体迷宫的建构。随着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传统平面、固定的迷宫模式,以及教师预设好的玩法、规则都已经不能满足中班幼儿探究的欲望。他们需要更多,更大的自主空间,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区域分享时,幼儿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迷宫太难,搭出入口搭不出来”、“迷宫的路线不通,没办法从起点走到终点”、“能不能设计出路线再来搭建迷宫?”等。但由于幼儿缺乏自主设计迷宫的经验,有操作的欲望,却因操作材料的难度过大,搭建的迷宫路线往往不够合理,幼儿游戏时遇到了困难。

【迷之调整】

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的一些列问题,进行了以下的调整:

*  预设目标调整: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操作方式进行迷宫搭建,探索迷宫的多种玩法。

*  材料投放调整:教师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多方面选择。

*  游戏玩法调整:

(1)加入教师设计好的迷宫路线图,供幼儿选择并进行按路线立体迷宫的搭建。

(2)提供设计一半的迷宫路线,幼儿可设计迷宫的另一半路线,并进行立体迷宫的搭建。

(3)提供空白的迷宫路线底板,幼儿自己设计迷宫路线,再进行立体迷宫的搭建。

    

 

我会搭迷宫

【迷之观察】

又到区域活动时间了。今天,熙熙选择一份设计一半的迷宫路线,用水彩笔画出迷宫的另一半,多多在一旁问到:你在画迷宫图吗?“熙熙说:“对呀,你要和我一起来搭我设计的迷宫吗?”于是,两个孩子合作完成了半成品迷宫的搭建。他们兴奋地邀请更多的朋友来走他们设计的迷宫。有了成功的经验后,接下来的区域游戏中,更多的幼儿加入到迷宫设计的队伍中。熙熙开始选择空白的迷宫底板,尝试进行完整的迷宫路线设计。设计完后,他问我:“老师,积塑搭的迷宫太小了?我能不能用纸杯来搭更大一点的迷宫?”在我的鼓励下,他开始用纸杯搭建自己设计的迷宫。

【迷之分析】

有了设计好的迷宫路线图后大大降低了游戏难度,幼儿一般都选择将路线图放进迷宫底板里,按照路线进行搭建。在本次观察中,我利用照片回放的方式与幼儿分享熙熙用杯子搭建的新迷宫。幼儿发现,原来除了用积塑搭建立体迷宫,还可以用身边常见的很多材料来搭建立体迷宫。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他们知道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搭建迷宫,并且听取同伴的建议协商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同时,累计自己的经验,挑战搭建立体迷宫的不同方法,在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随着区域游戏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选择纸杯搭建出各式各样的立体迷宫。

【迷之调整】

经过孩子们的再次探索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针对这些发现给予以下调整:

*  预设目标调整:和同伴协商游戏规则并且能大胆设计、拼搭出自己喜欢的各种迷宫,探索多种材料搭建迷宫的方法,友好合作游戏。

*  材料投放的调整:收集身边常见的卷纸芯、养乐多瓶、王老吉罐、牙膏盒、纸巾盒,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立体迷宫。

*  游戏玩法的调整:

(1)可以以半成品迷宫路线为基础设计迷宫图,并在迷宫固定地板上拼搭出。

(2)使用新材料与同伴合作建构立体迷宫,在规定时间内走完迷宫者为胜利队。

 

 

我会造迷宫

【迷之观察】

幼儿对使用各种材料与同伴合作设计、建构迷宫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泺冰说:“我的迷宫搭好了,谁来走一走?。”泽炎说:“我来试一试。“不一会泽炎说:“太简单了,我找到了。”泺冰不甘示弱的说:“你等等,我来加大难度。”于是,他拿起纸杯尝试调整迷宫,由于桌面的空间有限,他的迷宫新线路受到了局限,他马上提出:老师,我能把迷宫拿到走廊去搭吗,这样可以搭更大的迷宫。小朋友就不会这么容易就找到出口了。”

【迷之分析】

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立体迷宫的搭建,与同伴分享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更喜欢有挑战性、竞争性的游戏。于是出现了 “挑战迷宫”的闯关游戏。设计迷宫的幼儿邀请同伴进行挑战,闯关通过后,设计者可以对迷宫进行升级改造,让同伴再次挑战。

【迷之调整】

*  目标的调整:a与同伴合作,大胆设计、拼搭出自己喜欢的立体迷宫,发展空间方向感。b 在“闯关”挑战游戏中,能与同伴友好公平地游戏、竞赛。

*  材料投放的调整:提供建构室的大型积塑材料和大纸箱等,鼓励幼儿进行大型迷宫的搭建,促进幼儿建立正确的空间方向感,提高游戏的挑战性。

*  玩法的调整:鼓励幼儿设计单人游戏、双人竞赛游戏、多人合作进行游戏等。通过发放卡片的方法,累计关数,闯关多着为胜。

*  游戏场地的调整:可以将游戏活动空间可延伸到班级走廊等空旷的地方及户外操场和地下室。在宽松、开放的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迷宫的兴趣。同时,通过与同伴协商讨论,共同设置游戏规则,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迷宫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同时,让幼儿学习了空间关系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发展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性,建立正确的空间方向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快乐。

【迷之思考】

幼儿的思维天马行空,有着巨大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在活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应当注意材料的功能性、可创造性,最好能够使用一物多用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发现材料的多面性和多功能性,让幼儿发挥其自身强大想象力和联想力,进行创新性的创造活动,激发幼儿的创作能力,促进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幼儿的阶段性变化进行深入了解,明确其的发展特征,根据幼儿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对自身教学模式、材料投放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变动。根据教学实践可知,我们要进行差异化、探索性、层次性、创造性的区域材料投入,力求促进幼儿区域游戏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