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杯,大乐趣
苗苗二班 赵莎莎
小班幼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愿意摆弄物品。纸杯作为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被幼儿所熟悉,同时也是区域里使用较多的低结构材料。有一回,幼儿在美工区用纸杯贴画时候,无意间玩起了纸杯叠叠乐的游戏,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在建构区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大量增添了纸杯。
镜头一:“我在做圈圈地毯!”
区域活动开始了,佳佳开心地站在纸杯前说:“悦悦快来,好多纸杯呀!”顿时,建构区热闹了起来,好几个伙伴都围了过来。
佳佳把纸杯一个一个紧挨着立在地上,一会就摆出了一大片,悦悦问:“佳佳,你在摆什么?” 佳佳一本正经地说:“我在做圈圈地毯!我家里就有带圈圈的地毯,地毯也是圆形的呢。”随即,佳佳开始调整地毯的整体形状,悦悦也加入了,“地毯太大了,我们要拿走一些,把边上那些收起来。”佳佳指挥着,减少了之后,两个人站在地毯前,“怎么还是不圆,我家不是这样的。”悦悦过来牵着梓墨说:“我们再试试。”两个小朋友马上又行动了起来,一会增加一个,一会又减少一个,不一会的功夫就听到两个人的笑声“我家地毯就是这样的”佳佳说。
镜头二:“该怎么办呢?”
杭杭见大家玩的有趣,试着拿起纸杯平躺着放在操作垫上,一个接一个,一个串一个,一会就听见他自言自语的说着:“我的贪吃蛇。”可随即佳佳就大叫着:“你的已经摆到我的圈圈地毯上啦!”
杭杭不回应,继续埋头摆弄纸杯,这时佳佳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杭杭摆的太大了,摆到我的地毯上了。说他,他也不听。该怎么办呢?老师,你帮帮我。”我来到建构区对小朋友们说:“我是长长的贪吃蛇,是谁这么厉害,把我创造出来的呀?”小朋友们大笑起来,指着杭杭说:“是杭杭搭得。”我又问:“我爬的太累了,谁能让我站起来直直腰呀?”大家争着说:“我来,我来!”顿时杭杭也咧开了小嘴。很快,长长的“贪吃蛇”一段一段的站起来了,孩子们高兴的拍手,建构区的场地也松快了起来。
镜头三:“看我的叠地多高呀!”
大家帮助“贪吃蛇”站起来,就开始对纸杯叠叠高很感兴趣。晨晨开始底下放一个纸杯,然后一个一个向上叠,叠的太高了,纸杯一下子都翻了下来。他又开始重复操作,可同样还是翻下来。晨晨把目光投向了我,我没有说话,更没有上前帮忙,只是给了晨晨一个鼓励肯定的眼神。晨晨摆弄起纸杯来,不一会,就看见晨晨在最下面一层放了两个、三个,最后放到六个,上面一层也并没有像之前一样,而是每两个中间放一个,每两个中间放一个,就这样一层一层,晨晨完全沉浸在其中,而这样一个“新玩法”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晨晨高兴地说:“看我的叠地多高呀!”
镜头四:“我们来打电话吧!”
建构区的小朋友们都纷纷进行纸杯叠高,用了大量材料,建构区的纸杯很快就要被大家用光了,谁也不舍得推翻自己的作品,更不愿意离开建构区。见到这一状况,我又拿出了一些彩色纸杯:“我们要不要给纸杯增加一些颜色?”我的提议瞬间获得了大家的支持。我也在这时加入建构区,成为其中一员,并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彩色纸杯与白色纸杯搭配完成的作品图片。这一支持为幼儿打开了新世界,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研究叠高。
佳佳和悦悦研究图片后,很快建造出一堵彩虹墙,两个人一会跑到墙那边,一会跑到墙这边。只见佳佳搬了一块软体积木坐了下来,拿起两个纸杯,一个放在自己嘴边,另一个给了悦悦,说道:“我们来打电话吧。悦悦,你快坐到你家去。”悦悦笑着坐在墙的另一边:“喂喂喂,是佳佳吗?”两名幼儿在建构区玩起了“娃娃家”。
游戏识别:
1.借助生活经验,萌发游戏灵感。
在镜头一里,佳佳要用杯子摆出一个圈圈地毯,因为家里地上铺着圈圈地图,这些经验促使了幼儿在游戏时可以借鉴和运用,也体现了幼儿对游戏的自主探究。因为现实中的圈圈地毯是圆的,所以佳佳一直在尝试调整“地毯”的边缘。
2.同伴互助游戏、体现社会交往。
在铺圈圈地毯的时候,佳佳的行为吸引了悦悦,并开始帮佳佳打下手。虽然小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尚且达不到,但是在这里得到了突破,体现了幼儿之间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
3.面对游戏矛盾,积极寻求帮助。
佳佳发现杭杭的“贪吃蛇”摆的太大了,摆到了自己这边。她先尝试自己和杭杭说,发现没有作用后,佳佳来寻求教师的帮助。小班幼儿年龄小,遇到问题解决能力有限。从中体现了幼儿有很好的规则意识,知道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要寻求教师的协助,而不是和同伴发生争执。
4.巧设游戏情境,化解游戏困境。
教师不是直接干涉幼儿游戏,而是巧妙地将自己扮演成“贪吃蛇”,用角色语言“我爬的太累了,谁能让我站起来直直腰呀?”生动形象地启发幼儿可以将纸杯叠起来。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又巧妙地化解了矛盾,幼儿纷纷对这个新点子充满了尝试欲。
5.自主观察探究,挖掘搭建奥秘。
晨晨在玩叠纸杯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杯子摆在两个杯子上面可以一层一层叠放起来。这一举动吸引了其他的小伙伴,打开了他们叠纸杯的新思路,体现了幼儿在游戏中有敏锐的发现力和动手能力。
6.绽放奇思妙想,创新花样玩法。
幼儿早在之前就玩过纸杯传声筒,有一定的游戏经验。佳佳和悦悦在做了“圈圈地毯”、玩了叠叠高之后,在建构区玩起了打电话,用纸杯作为电话机。由此可见幼儿对同一种材料的创想力是无穷的,是不断延伸的。
游戏回应:
1.借助多种方式,丰富前期经验。
鉴于幼儿对纸杯这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开展建构游戏之前,带领孩子们了解纸杯建构的常见技巧,帮助孩子们了解建构的不同形式。同时观看一些优秀的纸杯建构作品,也可以在建构区陈列作品栏,将孩子们搭好的纸杯拍照张贴出来,给予孩子一定的创作灵感。
2.提供多元材料,创新多种玩法。
纸杯的数量还要增加,要能满足建构区所有的孩子,并且纸杯的颜色、大小应该各不一样,这样才能使得建构能有更多可能。除了纸杯以外,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多样化的辅助材料,比如易拉罐、泡沫积木、小椅子、橡皮泥等等。帮助孩子借助这些材料丰富建构作品,满足更多孩子对高挑战的需求。
3.拓宽场地面积,确保建构空间。
幼儿在建构中太拥挤,无法大显身手。教师应该改善布局,针对建构区的需求,将封闭的区域变成开放型的区域,加宽加长。引导幼儿进区后自己拉开区域,铺上垫子。
4.明确区域规则,提升游戏质量。
幼儿在建构区玩起了角色扮演,这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在游戏前应该帮助幼儿明确区域要求,知道什么区域玩什么内容,玩的时候应该专注。并在每次游戏后帮助幼儿巩固规则,对于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奖励,对于没有遵守规则的幼儿要不断提醒。
5.强化幼儿本位,教师适时支持。
教师是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幼儿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在幼儿面对实在无法解决的困难寻求教师的帮助时,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