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游戏档案袋评价课题>>过程性材料>>文章内容
《放手游戏,闪亮童年 ——基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征行为的有效实施路径》转载于《幼教100 2022.10》(陶云娣)
发布时间:2024-01-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琪

放手游戏,闪亮童年

——基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征行为的有效实施路径

 / 张国樑  李美琪  江苏省南京市南外附属幼儿园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不同年龄的幼儿 有着不同的特点,幼儿的表征和反思是需要去倾听和发现 的,教师要像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让幼儿去表征,去聆听他 们的想法,就会发现他们的发现。幼儿与教师有着积极的 关系,这是一切学习与生活的基础。教师也相信幼儿是积 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在游戏中,教师将自主还给了幼 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进行探索、发现、表达 与创造。

 

一、案例的呈现——惊喜连连

(一)昊昊:我们发现了一个(介绍)拱形桥的书,就讨 论搭一个高架桥,桥下有一个游乐场,游乐场里还有滑梯。 我记得搭桥柱的时候一开始总是倒,站不稳,我们发现因 为两边的圆柱体没对好,位置留得不一样。后来我们调整 了一下,就不倒了。

教师的思考:在一个信任与被信任的游戏环境下,我 们惊喜地发现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过程中,由提 出问题“为什么搭出来的建筑容易倒”开始,到四处检查 自己的建筑, 再到发现原因: 柱子没有对整齐, 进而通过调 整两个圆柱完美解决问题,继续搭建,搭建结束后自主总 结。这些恰恰印证了幼儿本身具有解决问题与归纳总结 的能力。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建筑家,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设计,更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就 是放手,给予幼儿一个有准备的、被信任的环境,鼓励幼儿 讲出来, 回顾总结经验, 做好倾听者。

(二)陈陈:我在美工区,尝试编毛线花。我发现,编 花心的时候,不能太用劲,要轻轻用手按住花瓣并把它穿 好,最后才能拿下来。虽然今天我没尝试成功,但是我知 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明天我再来尝试。

第二天,我本来是准备做一个下面留线的花,但是我 做完后发现线留得有点短,不够让妈妈系在手上,我就干 脆用绿色的毛根做了毛毛的花茎,冬天也不会冰到妈妈的 手。今天是我第二次尝试,这次我很小心地绕线,虽然也 有一根滑掉了,但是没什么,我很快就调整好了。到了穿线的时候,我用手紧紧捏住中间的地方,还要及时调整花 瓣,防止掉下来,还好我成功了。最后打结的时候我觉得 还是挺难的,总是打不好,我请了琪琪老师帮我,我学会 了,也成功地打了一个结。我要回家告诉妈妈。

教师的思考: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持续的探究 精神。在幼儿的表征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了解幼儿 戏背后的想法。在第一天的尝试中,陈陈发现:编花心 时候,不能太用力,要轻轻地用手按住花瓣。这是幼儿 总结自己今天游戏中的发现。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第一 尝试失败后,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第二天再来挑战, 吸取了前一天的经验,完成作品。她在游戏中的专注力 我们惊叹,游戏背后的想法也让我们深思,与大部分幼 因为兴趣而持续地进行游戏不同,陈陈是带着对妈妈满 的爱来制作小花,为了让妈妈在冬天拿到小花时也能暖暖的,特地选择了毛根作 为原材料。在充满爱 的环境下成长出来的 幼儿,内心也有着满满 的爱。同样,必备的游 戏机会、充足的游戏时 间给幼儿提供了持续 探索的机会。我们要 秉持将游戏还给幼儿 的原则,鼓励他们在游 戏中自由探索、表征。

二、思想的倾听——价值多元

幼儿对游戏的表征是他们对游戏经历进行的回顾和 反思,教师倾听和记录幼儿对自己表征的叙述和表达,是 幼儿再一次对自己思想的反思,是促进游戏中深度学习的 一种体现。游戏结束后,幼儿会自主地画出自己想要表 达的游戏内容,把直接的经验用抽象的方式表征出来,这 是幼儿的第一次反思。幼儿用语言向教师表达自己画了 什么、如何游戏,在跟教师进行表述的时候有哪些发现和 想法,这是第二次反思,也是幼儿用语言对自己的经验进 行二次总结。当幼儿看到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画、自己的 语言被成人用抽象的文字表达出来,会再次回忆自己的游 戏,这是他们的第三次反思。

在每一次的反思过程中,幼儿都会在各个层面不断地 重现和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游戏,教师在聆听幼儿表达的 同时,也在不断发现他们的思维过程,不断颠覆自己对幼 儿的认知,幼儿在主宰自己游戏的同时,不断地探索世界, 而我们在不断发现这一过程中,和幼儿一起成长,实现各 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理性的思考——感悟多多

(一)现象一: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时的角色定位

在我园,幼儿的自主游戏时间还是很充分的,不管是 户外还是室内,一天中会有四次游戏的机会。他们想玩什 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都由他们自己决定,而在与同伴游 戏的过程中有交流、合作、探究与创造。

教师的思考:幼儿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幼儿通过 与环境与材料的互动来了解世界。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  在户外,我们都鼓励幼儿在玩耍中活动。通过玩耍,幼儿 的社交能力、情绪情感、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品质等都有了 多元化的发展。通过沉浸在自主游戏的世界里,幼儿边玩 边喃喃自语,做到了身心合一,持久的专注力和想象创造 力也得到提升。我们都非常清楚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性。 那教师的角色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师是观察者。

教师只有放慢速度并使用积极的倾听技巧,才能努力 理解幼儿的意图和目标。教师需要以“管住嘴、放开手、睁大眼、竖起耳”为前提,去进行观察。教师可以观察不 同幼儿的游戏行为,如,连接、运输、垒高等等,并可以用 纸笔记录幼儿的动作、话语和遇到的困难,需要时可以不 打扰地拍照。观察记录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除了记录 有任务要求的,还要个性化地记录,这样观察记录才有生 命力。

2. 教师是支持者。

教师可以做到环境和材料的隐性支持。教师通过观 察,及时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尽可能地多提供一些低 结构、高开放的松散材料或者自然材料,可以一物多玩,以 物代物,从而引导幼儿产生创造性玩法和深度学习。

(二)现象二:表征与记录的细节操作

幼儿表征与教师观察记录融入了一日生活中,这点值 得肯定。对于教师来说,通过静下心、少干预,可以观察幼 儿内心真正的想法,也能促进教师掌握幼儿的各个阶段发 展规律,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通过自主 作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聆听并回忆,会有三次反思 的机会,负责不同功能的大脑区域协同作用,学习和理解 也就更加深入。

我在观察的过程中, 发现有三点值得回顾与反思:

1)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抽象的画 表达出来时,有时画出的内容与游戏内容是一致的,有时 画出的内容与游戏内容并无关联。那么,教师在记录表征 的过程中,该问什么样的问题?是带有成人主观想法去问 问题引导幼儿,还是以开放的心态,更多倾听幼儿有什么 样的表达?

教师的思考:先听听幼儿的想法,无论他们要表达这 幅画的内容,还是表达刚刚玩过的游戏,或者与这些都不 相干,都是允许的。因为那是幼儿脑海里最真实的想法, 不是为了回答成人的问题而说的。如果幼儿对于这个环 节实在没有想表达的,教师可以问一些与刚才游戏相关的 问题,或是问关于画中相关的问题, 来启发幼儿思考。

2)在记录书写文字的时候,是写下幼儿真实说出的 一字一句,还是稍加语法修饰,写下我们成人认为正确语 序的句子?

教师的思考:可以写下幼儿真实的语句,因为幼儿的


语言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对语序的组织、词汇的运用能力 也不同,即使幼儿说出的是乱序的话语,也有其价值性。 幼儿在园所成长的这几年,教师将幼儿的一字一句记录下 来,表征资料不断丰富。当教师、家长与幼儿一同翻阅的 时候,会发现这是多么宝贵的回顾资料,也是多么重要的 评估资料。不仅可以看到幼儿作画笔触的进步,还能看到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成长。当然,在实操时,当 幼儿说出不完整的句子时,教师可以记下真实的句子,嘴 上重复一遍正确的语序。一方面可以确认是不是幼儿表 达的意思,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幼儿的语言示范,帮助他自 然习得语法语序。

3)表征记录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一个学期会收集很 多,是全部交给家长,还是将部分内容展示在教室里,作为 环境的一部分,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

教师的思考:表征的记录文档,不仅仅只是一堆放在 文件夹里的资料,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满足家长需求。 更多的是可以作为环创的一部分,让幼儿互相看一看、聊 一聊,这是经验回顾以及把个体经验转化为公共经验的一 个有效载体,也清晰呈现探究式的课程和幼儿的自主游戏 过程,不仅有效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且搭建了家 园共育的桥梁, 形成了温馨、融洽、美好的教育氛围。

因为爱让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了信任,他们感到安全 才会去不断地尝试,当幼儿感受到成人的信任后,会意识 到他们可以去做决定,他们的观点很重要,是能解决问题 的。另外,当幼儿投入游戏中,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用 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成长、去呼吸、去思考。在探究 中,他们会不断地体现“哇,我成功了”这样喜悦的感觉, 或许以前还需要教师去设计这样的最近发展区,证明只有 真正的游戏才是最重要的, 才是真正发展的。

从表征中聆听幼儿内心的声音,在游戏中对玩法的 创新是无法企及的,每个幼儿都是游戏的高手,是与生俱 来的学习者。无论如何,只要幼儿愿意,我们都要允许他 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征,教师只需要放手与陪伴,做最忠 实的倾听者和记录者。花开有声,润物无声,教育就是 真相见,与美相遇的过程,教育就是身心合一的快乐自由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